红学研究尤须注意其中的公历(据《儒略
历》修订的《格列历》即今之公历)和农
历(《崇祯历书》或称《西洋新法历书》
《新法历书》《新法算书》》)之间的互换
对举,以及天干地支和谐音等,这对理解
文本内蕴十分重要。
有读者置疑在曹雪芹时代曹雪芹不可能知
道公历并将公历用于小说中的时间叙述,
对此,我在本书中有大量论述证明,曹雪
芹在小说中关于时间的叙述确实采用了公
历与农历交互换算的艺术表现方式,读者
可自己辨识。
刘姥姥姓什么书中未交待,从女儿刘氏的姓看,刘应是刘姥姥的夫姓。刘姥姥的女婿姓王,未说名字,只有个小名狗儿,但这个狗儿不是随便什么阿猫阿狗之类的泛称,它同狗儿的父亲王成的“成”字组成一个特殊的符号━━“成”是成都这个地名的缩写、暗喻。有了地点就有人物,狗儿的“狗”是指张献忠,因张献忠的献字有一犬旁。狗在时刻地支中序戌,张献忠即死于一六四六丙戌年。有了“成”和“狗儿”这两个符号,再加上刘姥姥的夫姓“刘”,就组成一个较易表达那一历史背景和对照现实社会动向的窥视口,也即通过这一组意象组合来暗喻作者想要表达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蕴。刘姥姥的“刘”是借三国时刘备的蜀国政权来借喻张献忠在四川成都的大西王朝,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中的“赤壁怀古”就用了三国的典故。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在众人的酒令词中,就几次采用了四川方言来提示这种意象表达,引导和加深读者对小说内蕴的理解深度。如“女儿乐,私向花园掏蟋蟀(蟋读作席的二声,蟀读作索的二声)”这是典型的四川方言。我在<绿字非吴语>中就专门探讨过“绿”要读作四川方言“陆(二声)”的发音,才能同前句的“速”字押韵,因为“速”在古韵中押入声的一屋韵,而“绿”字押入声的二沃韵。
除了上面姓名的组合暗喻和四川方言对空间的定位性叙述外,在时间上也是个重要提示。“秋尽冬初”说的正是张献忠一六四四年农历十一月十六在成都建立大西王朝,还是老方法,公历农历互换,公历十一月七日或八日立冬,距十六日只几天,正是“秋尽冬初”之时。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正同王熙凤谈事时,为什么岔入宁府的贾蓉来借玻璃屏风?“蓉”者,蓉城即成都之谓也。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平儿“忽见上回来打抽丰的那刘姥姥和板儿又来了,坐在那边屋里,还有张材家的和周瑞家的陪着……”“张材家的”是为叙事结构所作的特殊塑造,她只是个符号,是为了提示和强调“张”字即张献忠的行踪,(“材”字似是张献忠家乡柳树涧的柳树二字的借喻,树者材也)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就是为了带入在荣国府内不能知晓的府外的消息,这是在府内的迎春们无法亲历和叙述的。而要了解府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就需要具体的表现方式,但又不能直叙,那要触犯朝廷的,因此,曹雪芹安排了“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以说酒令的娱乐游戏的艺术表现方式来表达。我们看《红楼梦》,只知道描写了那么多的诗、词、曲、赋,以及酒令、谜语等,但并不一定理解曹雪芹为什么要这样描写。我在拙作<草蛇灰线看得见>中说:“《红楼梦》中的每一首诗、词、曲、谜、酒令等,包括具体的时间和很多人名都不会虚设,它一定有一个相对应的喻指或暗示。”“此书确实做到希腊戏剧的没有一个闲人,一句费话。”(《红楼梦魇》)这是《红楼梦》的一大特色。
来看看贾母的酒令。“鸳鸯道:‘有了一副了。左边是‘张天’”这里明叙“张(献忠)”这个“天”,这个“张”字在以下其他人的酒令中都不会再现,只用于此,是为了突显张献忠这一特殊人物。“贾母道:‘头上有青天。’”“青天”不但有青天老爷、上天、公道等义,似也有满清之义,因为张献忠是被清军追杀失败的。而且,张献忠的大西政权缺少的恰恰是公道、公义之类的人道主义,因此说“上有青天”,其实是对公义、公道的诉求,同时也揭示张献忠的无法无天。
“鸳鸯道:‘当中是个五与六。’贾母道:‘六桥梅花香彻骨。’”这里的“六”也要读作四川方言陆(二声)字的发音,才同后句的“骨”字押韵,因为古韵“六”与“骨”不在一个韵部,“六”是入声的“一屋”韵,“骨”在“六月”韵。“六桥”代指六点,“梅花”代指五点,“五与六”相加是十一,指年月日当中这个月字,与后句“六与幺”组成一个具体的时间数字。“六与幺”要倒过来组合,即一和六,也就是一十六,十一和十六连起来就是十一月一十六,是指张献忠一六四四年十一月十六在成都登基,正式建立大西王朝。“凑成便是个‘蓬头鬼’。”“这鬼抱住钟馗腿。”“鬼”指被张献忠冤杀的冤魂,“钟”即忠,是说冤魂们拉扯着张献忠偿命讨公道。
第六回结尾周瑞家的送刘姥姥(张献忠的消息)去后,第七回一开头就叙周瑞家的看见香菱(李自成的消息),这种人物间的关联性叙述都有着彼此间的照应,起着伏线性质,是不会错乱的。迎春的丫头司棋(即诗七,指张献忠在四川成都立七杀碑,因诗中连用七个杀字:“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出于此次,都是刘姥姥带来消息的补叙。特别是周瑞家的送宫纱假花,其实就相当于谶语,以暗示张献忠将攻陷成都,并建立大西王朝。我们不理解林黛玉拒佩宫纱假花,对周瑞家的失礼,此之故也。
这是意识形态的写实主义在描写小说人物的思想意识同世俗社会形态之间的微妙关系和表现。
“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其实周瑞家的巴不得,只怕在心中偷着乐呢!而林黛玉笑讥刘姥姥“母蝗虫”是因“蝗虫”谐音皇或皇叔,以喻指张献忠,《携蝗大嚼图》就是揭示张献忠在四川的杀戮,因此,曹雪芹才有第四十回“怡红院劫遇母蝗虫”的标目,理解了小说的内蕴,就不会对这类描写感到突兀和误读。张爱玲说“《红楼梦》这部小说实在浩如烟海”(《红楼梦魇》),诚哉斯言!我们的目光只在表层游弋,实在难达作品深度,以致我们对曹雪芹倾尽心力塑造的林黛玉误会颇多,我在<百年觅真上红楼>中说:“理解了黛玉,你就能理解曹雪芹的生存处境,这是理清整部作品的先决条件,否则,就可能永远不明白身心俱病的林妹妹会是宝玉的最爱。”
当然,刘姥姥等只是为了方便文本内蕴表象化、明朗化的一个介质,是张献忠及其事件在世俗社会的抽象表达和形态化缩写,不能等同于张献忠这一具体人物或历史事件,这在其他人物如十二金钗等亦作如是观。因此,我们看《红楼梦》不能只看表象。例如第四十一回“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刘姥姥醉卧宝玉床榻之事,除了好笑好玩之余,也要理解作者如此描写,并不单是插科打诨。试想想,宝玉的卧室岂是刘姥姥混撞得进去的?袭人为找刘姥姥寻思:“是他醉了迷了路,顺着这一条路往我们后院子里去了。若进了花障子到后房门进去,虽然碰头,还有小丫头们知道;若不进花障子再往西南上去,若绕出去还好,若绕不出去,可够他绕回子好的。我且瞧瞧去。”这说的很明白,要么撞上丫头们,要么在少有人活动的地方瞎撞,如没人引导,喝醉酒的刘姥姥大概半天都绕不出去。为什么用一“劫”字?这是因为用了张献忠屠川的史实。正如林黛玉所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刘姥姥(张献忠)不但在“侧”,还直接上了(龙)床(喻指张献忠在四川另立朝廷),“若不进花障子再往西南上去”,这连成都在西南方都是指明了的。刘姥姥道:“我就像到了天宫里的一般。”不是天宫是皇宫,只不过小百姓作为介质,刘姥姥是做梦,而作为掌控意识形态化的权力的象征,张献忠是真的进了皇宫坐了龙床。第七回周瑞家的给凤姐送宫纱假花,“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隔着玻璃窗户,见李纨在炕上歪着睡觉呢……”亦可作如是观。
“一时贾母醒了,就在稻香村摆晚饭。”叙什么人,在那儿用膳,用什么道具,差遣哪个丫头,哪些人在活动,等等,都有精心安排,绝不会乱套,这是前八十回同后四十回的不同之处。我们只知道曹雪芹终其一生写一部《红楼梦》,而且还没写完,看了这种编排,我们总算理解了一些。
当然,说张献忠在四川的杀戮只是其一,因为清军的屠城和杀俘虏同张献忠的恶行并无本质的区别,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这都是在攻下城池胜利后的行为,这里对罪恶的追究已经超越了政权属性,而将笔触直接探向制造悲剧的权力(政权)本身。薛姨妈的酒令就是反映这一史实。看看薛姨妈怎么说。
“鸳鸯道:‘有了一副。左边是个大长五。’薛姨妈道:‘梅花朵朵风前舞。’鸳鸯道:‘右边是个大五长。’薛姨妈道:‘十月梅花岭上香。’”“大长五”是上下两个五点的牌名,共十点,“大五长”是“大长五”的倒读,两个牌都是十点,同后面“十月”的“十”凑成三个十,既点明“扬州十日”的“十”,又用三个“十”喻指“嘉定三屠”━━因为抗清名将史可法逝于一六四五乙酉年,“大长五”的“五”即四五年的五,“十”即酉,因为酉在时刻地支中排第十位。了解了这层意义,就不难明白“十月梅花岭上香”的含义。一六四六年史德威将史可法的衣冠葬在扬州城天宁门外的梅花岭,即史可法的衣冠冢。梅花岭就在“十月梅花岭上香”之中,这是少数几个实名(人名或地名)描写之一。我在网易的博客上,ASD先生评论说:
……曹霑用隐讳写法真的是因为文字狱么?我想您因该记得《红楼梦》第63回中宝玉给芳官取了个绰号就叫“耶律匈奴”。还有黛玉先笑道“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还有第49回中黛玉说史湘云“……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鞑子’来。”这些话在清代都是违忌的。但《红楼梦》带有这些词汇却一直没有被查抄。原因是清代文禁只是针对与儒家经典有关的著作,或者是诗歌、家讯、字典、经文、悼词、颂词、祭文、公文、书契、史论、政论……等正式文字。《红楼梦》作为小说,在封建社会与卦书、皇历、医书……等并列被视为不入流的东西,官方根本不将其列入查禁范围,当然也就不涉及文字狱。否则连“匈奴”“鞑子”这样的词都敢用,也就不至于在其他内容中为此隐讳了。
如果当时朝廷看懂了这种描写,会不会造成文字狱已不用我多言。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感慨说明当时并没多少人读懂过《红楼梦》。脂砚斋可能是少数理解作品内蕴的人之一,他对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人生感悟相当深刻,应是曹雪芹的难得的知己。
后两句说的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嘉定三屠。“鸳鸯道:‘当中二五是杂七。’薛姨妈道:‘织女牛郎会七夕。’”二和五相加是一个七,织女牛郎的鹊桥会是七月初七,是二(个)七,即二十七,第一个和第二个组合起来就是七月二十七,指的一六四五年七月二十七,清军第三次屠嘉定。第二个场景指扬州十日。“鸳鸯道:‘凑成二郎游五岳。’薛姨妈道:‘世人不及神仙乐。’”二和五连起来是二十五,指一六四五年四月二十五,即扬州十日。“神仙”者,逝者之谓也。
本来说刘姥姥,就应该谈刘姥姥的酒令词,但我在<迎春之谜>中已解说过,这里再说就有点罗嗦,但在刘姥姥的专论中不提她的酒令,又觉得实在不像,因此,我将<迎春之谜>中刘姥姥的酒令解说录于后,以供参考: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说酒令,迎春为什么要引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就是为了强调“不遇”二字。戴天山又名大康山或大匡山,在今四川江油,李白早年曾在山中的大明寺读书。“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既不闻钟,也不见人,连躲藏在深山中的涯涧岩洞都被张献忠搜杀尽净,哪里会有人烟。张献忠在成都立七杀碑:“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谁是天?再大的天也没权力斩尽杀绝!圣经《创世纪》说耶和华向亚伯拉罕许诺,如果城中哪怕只有十个义人,“为这十个义人的缘故,我也不毁灭那城。”公义才是天,没了公义,天也会坍塌!张献忠当初造反,就是因为公义的缺失而无法生存,无论什么天都没理由大过公义,如果仅仅因为自己的无能导致民心向背就要将民众都斩尽杀绝,这样的“天”还是不要的好!“自我得之,自我灭之,无使他人得。”这种将天下看作他的私物而任意践踏的心理,使他将自己的所作所为视为理所当然,毫无愧疚。“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公权成了他手中任意蹂躏的玩物。看刘姥姥是怎么说的:“大火烧了毛毛虫!”他手中的军队打不过清军,连他的同乡李自成都胜他一筹,他只会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施暴。张献忠从成都逃出后,被清军一路追杀,最后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军箭穿心脏而死,时年仅四十一岁。
迎春的酒令点出了时间和地点,“左边四五成花九”,“四五”指一六四五年,这是时间的定位性描写,张献忠的杀考生、屠成都城,清军制造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都在这一年。迎春的酒令和刘姥姥的酒令是一个整体,要连在一起看才能明白。在同其它暗示、借喻等相比,刘姥姥的酒令是最直白的,她将年月日、是谁、人物出身、政权等,以及对社会现实造成的恶果,最后结局都一一点出。而这一切都仿佛是不经意间随意的嬉戏和乐子,极易轻轻滑过而难领悟其中玄妙。
先看刘姥姥的酒令。“鸳鸯笑道:‘左边四四是个人’,刘姥姥听了,想了半日,说道:‘是个庄稼人罢。’众人哄堂笑了。贾母笑道:‘说的好,就是这样说。’刘姥姥也笑道:‘我们庄稼人,不过是现成的本色,众位别笑。’”这太妙了,既符合刘姥姥的身份,又不扭捏造作。牌点“四四”是指一六四四年,“庄稼人”当然是说张献忠的农民出身。而“中间三四绿配红”中的“三四”是乘法,三四一十二,即一六四四年的十二月。“大火烧了毛毛虫”,“毛毛虫”主要喻指没有权势地位的下层民众,后边的“幺四”即一十四,将几个牌点连在一起,就是一六四四年十二月十四日(农历十一月十六日),张献忠于这一天登基称帝。说了人物出身、时间、政权、造成的恶果,紧接着就点出人名:“一个萝卜一头蒜。”这是个字谜,即张献忠的忠字,上面的中字像个萝卜,下面的心字像头大蒜。最后是结果,但“一枝花”的“花”字意义可能要宽泛一点,它似乎对李自成(李花)和吴三桂(桂花)都有涉及,因为“凑”字的字义应是多方的。前面那句“中间三四绿配红”的绿和红,“绿”是绿林,是李、张的暗喻;“红”即朱(明朝政权),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前是明朝边将,“绿配红”也暗喻两边的博弈关系。不过从后句“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看,“绿配红”似乎更强调吴三桂和清军的联合攻李、张,“花儿落了”不独李(花)、张的农民军政权灭亡,吴三桂(花)的周政权最后也灭亡了。是满清捡了个便宜,所以说“结个大倭瓜”。倭本指日本,这里暗喻满清政权,因为东三省隔海的东面就是日本,这是地理方位的对换借喻。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整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无论功、运都离不开天理,没了天理的“功”,好“运”也不会降临。那些离乱纷绕无不因统治者同民心的向背,对权力的追逐和滥用而加剧了社会危机,被压抑着的表象掩饰不了潜藏在社会深层的伤痛和隐忧。王蒙前辈说迎春的谜那么深奥难懂,不像是没文化的迎春作得出的。这是因为我们对底层社会形态的隔膜,目光未及文本深处的原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曹雪芹感触到的是整个社会的潜意识。如果说张献忠对生命的漠视和对知识文明的恐惧还局限于偏于一隅的四川,那雍、乾时的文字狱就是对整个国家形态的伤害,乾隆在位六十年,他制造文字狱的时间就长达四十年,在那样严酷的生存环境里,直接导致“臣子士人的俯首贴耳,庙堂永隔逆耳之音。”使中国在西方文明突飞猛进大步前进的时候沉入了一百多年阴郁的梦呓期,为西方列强用枪炮叩开中国国门种下了祸因,让中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全文完)
A清泉 草于
二0一一年六月十四日
重庆市南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