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研究尤须注意其中的公历(据《儒略
历》修订的《格列历》即今之公历)和农
历(《崇祯历书》或称《西洋新法历书》
《新法历书》《新法算书》》之间的互换
对举,以及天干地支和谐音等,这对理解
文本内蕴十分重要。
《红楼梦》里的时间叙述大体上是以文本的前后顺序展开,但其中也有一些或置前或置后的夹叙和带叙。如第一回甄士隐资助贾雨村来年“春闱”,本来是暗叙一六三0年李自成和张献忠加入农民军,但在贾雨村走后又提前带叙三月十五葫芦庙失火一节,所谓葫芦庙失火,其实是叙述一六四四年清军入京赶跑李自成一事。葫芦庙的葫芦谐胡虏,隐喻满清,之所以写一个三月十五的实数,是因为清军入京时,满清当时在位的皇帝是顺治,而顺治的生日就是三月十五。
传说中李自成逃出北京后并没死去,而是出家当了和尚,因此甄士隐家败后也出了家,只不过书中将其隐叙为甄士隐跟了疯跛道人出家。
到第四回贾雨村审冯渊案,就是典型地置前预述,其作用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相似:【甲戌:此回亦非正文本旨,只在冷子兴一人,即俗谓“冷中出
热,无中生有”也。其演说荣府一篇者,盖因族大人多,若从作者笔下一一叙出,尽一二回不能得明,则成何文字?故借用冷子一人,略出其文,使阅者心中,已有一荣府隐隐在心,然后用黛玉、宝钗等两三次皴染,则耀然于心中眼中矣。此即画家三染法也。】 大体上,冯渊是喻指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军,当然也喻指满清王朝暴政淫威下的民命不堪。冯即二马,因李自成和张献忠二人都出生于一六0六丙午年,午在地支属相中属马,二马即冯。渊则是李、张二人的合叙,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渊里有一米字;而张献忠是陕西柳树涧
人,涧和渊相仿。薛蟠打死冯渊是暗喻吴三桂和清军联合打败李、张农民军。回看第一回贾雨村的吟联就能明白:“钗于奁内待时飞。”“钗”即宝钗,喻指吴三桂,“时飞”即贾雨村的字。“时飞”的“时”也即“随分从时”的“时”。
门子问贾雨村,“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这里的“八”和“九”是两个年次的联叙━━“八”指一六四三年,这年在满清是崇德八年,也是顺治的登基年,打死冯渊(李、张农民军)的是吴三桂和清军,因此先叙薛蟠进京,才有贾雨村审冯渊案。而“九”则是叙的一六四四甲申年,因为申在地支中叙
九,吴、清联军正是在一六四四甲申年打败李自成的。
从第一回到第四回,其间经过了八九年,但在小说中绝对看不到这种时间过程,因此,读《红楼梦》不可以按章回一回一回的算时间变化,因为《红楼梦》的时序总体上是按故事叙述和人物出场需要等众多因素来安排时间的顺序、插序、倒叙、回序等。
如第二十二回正月二十一日宝钗生日,因贾母“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况又“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因此“老太太说要替他作生日”。从第四回薛宝钗随母兄进京住进贾府,在读者印象中,已过了多少年?但这才过第一个生日,而且要照过去给林妹妹过生的例,照样给宝钗过生,往年给林妹妹过生而不给宝钗过生,说得过去吗?再说,宝钗生日后才过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在时序上更是颠倒:“忽然人报,娘娘差人送出一个灯谜儿,命你们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进去。”“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上元节即元宵节,在正月十五,而宝钗的生日在读者心目中是正月二十一,这在叙述顺序上是颠倒的。而更算不清的是正月十五元春省亲后到大姐儿出痘再到宝钗生日━━在红学探讨中,从来都把第十八回元春省亲到第二十二回宝钗生日这几回的时间看作是一个未间断的连叙。
其实远不是那么回事,正如我在《红楼梦》考证中一再强调的,《红楼
梦》中的每一个时间都是为了揭示或暗喻某个人物或历史的需要而特制的一个单独的存在,简单说来,它同文本前后描写的时间顺序没多大关系,只是一个有暗喻性质的符号。
如宝钗的生日,为什么文中只说二十一日,而不说正月二十一日?原因在于正月即元月,也即元妃的元,它隐喻的是满清,在元妃省亲后才接叙宝钗的生日,是为了喻示宝钗在权力属性上的满清身份,但并不表示此回宝钗的生日在元月,这样描写不过是为了规避文网。我在拙文<宝钗之谜>中揭示,宝钗原型是吴三桂,吴三桂于1673年农历11月21日起兵称王,宝钗的所谓生日,
实际上就是说的吴三桂起兵称王的日子,认真说来,宝钗生日在11月,而非
元月。这就是为什么宝钗的生日在前,而元宵灯节却在后的原因之一。至于宝钗的年龄写一个实数“十五岁”,则是说的吴三桂的生日和吴三桂起兵称王的一六七三癸丑年。吴三桂生于1612年5月初10,而癸丑年的癸丑在六十干支中序50,把5月初10和50倒读都是十五。
A清泉 草于
2016/2/12日